“学习贯彻二十大 砥砺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第二场市教育局专场召开
分享:
【浏览字号: 】  来 源:办公室  作者:  编 辑:冯兴荣 发布时间: 2022-11-16 浏览次数   收 藏

“学习贯彻二十大 砥砺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第二场市教育局专场召开

  

  11月15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学习贯彻二十大砥砺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第二场市教育局专场,介绍我市教育系统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艳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各级各类教育得到协调、健康发展,各项教育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黄艳表示,回顾和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5年我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情况,主要有4个显著特点。

  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我市成立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建工作全覆盖。市委、市政府两次召开全市教育大会,研究部署重大教育工作。强化教育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宽带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实现城乡学校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坚定扛牢立德树人政治责任,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进一步完善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

  各级各类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346所,教育人口153.36万人,在校生143.37万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质量显著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公平底线更加坚实稳固。基础教育由全面普及向优质均衡跨越,先后实施3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计划、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业教育由高速发展向提质培优转变,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市9个县(市)区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我市积极破除“五唯”,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招生入学改革稳步推进。按照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促进学校和生源均衡。实行小升初电脑派位、普通高中招生分配生制度,有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公民同招”全面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身体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等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一大批优秀师德典型教师不断涌现。每年定向培养补充高质量紧缺薄弱学科青年教师700余人,5年来累计培育中原名师、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2594人,评选认定6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五级培训教师8万余人次,教师素质不断提升。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加大职称政策向农村一线教师的倾斜力度,开通农村教师职称评定绿色通道。积极落实惠师政策,2018年以来新建、改建2000余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

  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让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更有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教育脱贫攻坚扎实有效。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5年来累计发放资助资金5.84亿元,资助学生85.98万人次,不能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优质教育资源有力扩充。完成《安阳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立法工作。近5年,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市新一中学、市实验幼儿园、洹北中学新校区等一大批学校建成投用,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布局。注重办更有温度的教育。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在全国率先进行暑期课后服务探索,做法被央视《新闻周刊》报道宣传。开通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热线,累计时长达2万分钟,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创办《家长夜校》网上直播栏目,目前已播发近60期,播放量达100万次,备受家长和群众好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时指出,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下一步,市教育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奋力推动安阳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校思政一体化建设,将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政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我们党创新理论成果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突出德育实效。创新智育工作方式,培养创新能力。健全体育教育机制,促进身心健康。拓展美育教育形式,提升美育水平。优化劳动教育机制,提高劳动素养。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我市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持续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全面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支持和鼓励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化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入强化特殊教育适宜融合发展,确保残疾儿童应入尽入、应随尽随、应送尽送。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巩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治理成效,规范民办高中审批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应助尽助。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我市持续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破除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应试教育倾向,着力破除“五唯”。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加强对我市中小学校校本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审查检查。不断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推动我市中小学校建立家长学校、完善家长课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市创新“一线名师培育一线教师”培养模式,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搭建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为主体的教师梯队攀升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和最美教师宣传推介活动,完善待遇保障制度,营造“崇尚师德、学习楷模、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中林就我市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及下步举措回答了记者提问。

  朱中林介绍,我们从提升教师师德素养、专业能力素质和完善乡村教师补充体系等方面持续用力,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我们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先后出台了师德师风建设意见和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大力宣传师德典型,累计推荐评选省、市最美教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263人。梁琰、乔朝霞、元建周等先进典型在全省取得声誉。

  教师队伍实现量质齐升。持续实施特岗计划、硕师计划、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每年定向培养补充高质量紧缺薄弱学科青年教师700余人,累计培育中原名师、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2594人,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从五年前的6500人增加到9009人,教师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

  教师培训体系持续完善。创新“一线名师培育一线教师”培训模式,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评选认定6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实施乡村教师“星火计划”,聚焦精准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本领。五年间,共统筹安排“市培”、“县培”等教师专项培训资金1500余万元,培训教师累计8万余人次,有效支持了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强化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创新师德教育和最美教师宣传推介活动形式,持续开展教师失德失范治理,建立完善宣传、教育、考核、奖惩、监督“五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强化教师培训机制。持续实施以国培为引领的五级培训,总结提炼乡村教师“星火计划”试点经验,以点带面,在全市乡村学校推广铺开。以评促建,以建促培,每年认定15个星级名师工作室。实施三年一周期的教师攀升体系建设,计划2023年评选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2000人。

  强化教师补充机制。持续实施特岗计划和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加大招聘政策宣传力度,定期督导在岗教师待遇落实,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扎根服务乡村教育。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中林就我市在坚持“五育并举”中,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方面取得的进展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朱中林介绍,我市秉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在学生德智培育的同时,着力推动体美劳教育广泛开展。

  在体育上,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学校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采取每天2个大课间等形式,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或特长,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学校组建体育社团,协同发展校园足球、篮球、田径等运动项目,搭建了“市长杯”校园足球赛、田径运动会等赛事平台。全市建设了“最美大课间”特色学校51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96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6所。落实了中招体育考试总分值由70分提高到100分。

  在美育上,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不断丰富学校美育课程,推动了书法、戏曲、剪纸、版画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进课堂。建立市级美育教师工作坊8个,成立教师合唱团等,搭建了教师提高发展平台。学校开展合唱、器乐、舞蹈、绘画等比赛,利用“六一”“元旦”等节点举办艺术展演活动,市级层面2-3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组织合唱节、戏剧节、器乐节、舞蹈大赛及美术作品展等。建设了体育艺术“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50余所、书法特色学校80多所、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5所。

  在劳动教育上,坚持劳动育人导向。构建了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小学每周至少1节劳动教育课,开设了种植、烹饪、扎染、陶艺、非遗等校本课程100余门。建立中小学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拓展多元开放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成了林州市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27所省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39个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22年,举行了安阳市首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周”活动,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落实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育人目标,继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优化美育资源配置,改革美育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审美、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形成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智体美相融合的工作格局,让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每一名学生的价值追求。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翔就我市在基础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如何持续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回答了记者提问。

  李翔介绍,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基础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成就。近年,通过先后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计划、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计划、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等措施,我市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通过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消除大班额等措施,全市9个县(市)区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义务教育发展取得新成就。

  注重内涵建设,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我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多元立体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连续5年开展“学前教育月”宣传活动,积极推进“幼小衔接”攻坚行动;重视加强常规管理,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大力推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多措并举,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许和认可。

  解决群众关切问题,教育满意度不断提升。有效减轻校内负担。我市注重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设计指导,有效减轻了学生校内负担;全面开展课后服务,率先将课后服务延长至暑期,同时调整上下学时间,方便家长接送,满足广大家长需求。大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我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520所减为41所,并全部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设立了收费政府指导价,建立了资金监管平台和监管程序,有效防范了资金风险的发生。

  李翔表示,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推动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管理,进一步推进集团化办学,稳步进行招生改革,加大省级示范性高中分配生比例等。二是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加快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增加学前教育公办学位供给、积极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三是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和“精准核查、科学评估、分类安置”的原则,采用“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的方式,分类施教,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确保残疾儿童应入尽入。四是持续抓好普通高中教育。以新高考综合改革为新起点,贯彻新理念,坚持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推动高考改革任务圆满完成。五是进一步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工作。加强教育部门与妇联、安阳师范学院合作,通过市教育局《家长夜校》网上直播栏目及心理服务热线,开展家庭教育服务,凝聚家校共识,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翔就当前我市在落实职业教育方面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将如何谋篇布局回答了记者提问。

  李翔介绍,我市深入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完善体系,全市形成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智力基础。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5个县(市)均创建为省级职业教育强县(市),汤阴县获首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荣誉称号。

  高效率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我市实现了从42所职业学校整合为15所(其中,中职学校11所,高职院校4所)职业学校的目标任务。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8万人左右,其中,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4万人左右,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4万人左右。

  抓品牌示范院校、特色院校建设。我市着力打造一批办学条件优、教学质量高、改革成效好的品牌职业院校和特色院校。目前,全市4所中等职业学校创建为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9所职业院校创建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校和特色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被认定河南省“双高”中等职业学校。

  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市推动职业院校与规模大、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企业紧密对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协同育人、实训就业、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目前,全市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约有300家。

  李翔表示,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改善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整体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增中职学校学位。支持殷都区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新校项目、安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扩建项目、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宿舍项目等建设。三是打造产教融合发展平台。支持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建设一批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专业和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提升校企“双元”育人水平。四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增强职业院校活力。加大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建设多元办学格局,支持鼓励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集团化办学、中高职联办和社会力量等办学体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王九印就我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王九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五年,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着眼全局,科学编制教育规划。结合我市教育发展实际,先后编制了《安阳市“十四五”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和《安阳市“十四五”期间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等规划,根据总体规划修编了《安阳市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设施规划》。以上规划的出台和完善,为我市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制定了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优化布局,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结合安阳市片区规划调整,为解决我市重点区域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共计投资10.69亿元,新建了安阳新一中学,完成了市三中、市实验幼儿园、洹北中学等学校整体搬迁。通过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等教育专项工程实施,安排农村学校建设资金26.72亿元,进一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强化保障,推进规划建设法制化。自2018年以来,历时多年完成《安阳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立法工作。该《条例》2021年11月27日,经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查批准,2022年3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的制定,为我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区域教育优质高效均衡。结合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产业布局、人口变化与流动因素,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积极稳妥推进《安阳市“十四五”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不断推动市域内义务教育优质高效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努力让全市人民享有更优质、更公平的教育。

  补齐教育短板,推进城乡、校际优质均衡。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年)》,补齐影响薄弱学校教学、生活和安全的办学条件,重点提升偏远地区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就读条件,建设乡村温馨校园,进一步促进城乡、校际教育优质均衡。

  提高教育装备适用性,构建教育装备发展新格局。加快高质量“用(使用)、建(建设)、配(配备)、管(管理)、督(督导)”教育装备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强化教育装备质量管控,按照上级关于装备标准化实验学校建设工作部署,继续加强标准化实验学校建设,全面提升我市教育装备水平,推动学校实验室、功能教室、劳动(实践)教育场所提标升级。

  供稿人:办公室、基础教育科、职成教育科、教师教育科、发展规划科、体卫艺科

  审核人:张公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20 主办单位:安阳市教育局 网站标识码:4105000060 豫ICP备2020029057号 网站地图
地址:安阳市文峰区朝霞路与建安街交叉口向北50米路东
邮政编码:455000 电话:0372-5116811 电子邮箱:aysjyjggyx@163.com
豫公网安备 41050202000195号 网站访问量: 人次